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初级了解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倡水的循环利用、雨水与中水处理回用,使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zui优,降低能耗,做到无废无污染,建成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雨水收集的水源水质特点
舍弃初期雨水径流,以减少对处理设施的影响,设置初期弃流设施即可以达到此目的。
屋顶的雨水消除初期径流后,可以使用;
人行道的雨水可以直接流入道旁绿地;
机动车道的雨水经过处理方可使用。
雨水收集系统组成方式
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等。
屋面雨水收集方式: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分为外收集系统和内收集系统,外收集系统由檐沟、收集管、水落管、连接管组成;
内收集系统是屋面设雨水斗,建筑内部有雨水管道的系统。
建筑中雨水回收:
建筑中水回用就是将公共建筑或建筑小区中人们生活或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冷却水,经集流、水处理、输配水等技术,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它是一种介于建筑生活给水与排水之间的杂用水。
居住区如何合理利用雨水
住区中路面污染相对较小,因此,当道路略高于绿地,且路边绿地植物较耐涝时,可直接将雨水渗入绿地,也可以通过地形处理形成景观小水浆。当道路雨水直接汇集于绿地可能会对植物产生危害时,可在绿地根系周围铺设透水率较小的渗水管,将道路边沟汇集的雨水直接引入植物根系,既不会造成道路两边绿地积水,又可以有效灌溉道路附近大片绿地。利用道路与绿地的高度差进行雨水收集。行道应高于绿地5~10厘米,并考虑到绿地积水问题,做好雨水的收集及排水处理。雨水收集可通过设于道路两边的雨水口汇集至路面下的雨水管道,最后汇入集水池。雨水口可设于绿地或隐蔽于花坛之中,美化周围的环境。
对人行小道,其道路可用石块或卵石铺成,缝隙间用砂子填充,成为透水地面。庭院及其道路透入地下的雨水可引入蓄水池备用,或使雨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对主干道两旁的人行道,除使用透水性、透气性好的铺装外,为确保两边树木能合理吸收利用雨水,应合理设置人行道坡度,而过剩的雨水直接引入景观沟进行过滤储存。
将小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更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在居住区中建设地面的停车场,会减少雨水的渗透。但是,从居住区风景建设的角度,建立地下的停车场,不仅解决了大量停车问题,也利于居住区景观改善的,关键问题是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不良的下渗情形?由于雨水自然下渗受到阻隔,不能渗入地表的水在住区中会形成径流,最后流入到城市的雨水管网,排入河流。因这种系统较大,涉及面较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室内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的各种关系。
总之,由于住区在城市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利用居住区中的雨水,将对改善整个城市的水循环起积极的作用。例如修建渗透沟槽、渗井、渗管,同时增加透水概率,利用透水管网增加渗透,采用打孔PVC 管和无砂混凝土管,可迅速引导雨水向更深层渗透进入地下,同时降低径流量和流速,延长雨水的滞留时间等。
搭建一个雨水回收系统需要哪些设备?
需要设备有:
1.雨水蓄水模块:‘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网格状平板,通过拼装成模块化尺寸的箱体,将每一个箱体码放成为连续的雨水“矩阵”池。因为其网格化透空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占用空间不到5%,即模块的蓄水空间达到95%以上,雨水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换流动。雨水蓄水模块直接安装在地面以下,不占用地表使用空间,隐蔽性好,可阻隔阳光照射,且模块材料可靠,可使雨水长期储存而不发生变质。模块组合式拼装,简单灵活且结构坚固,单个模块承压能力达30吨/平米,安全可靠。
2.玻璃钢雨水收集池:选用优质树脂为原料,采用优良的机械缠绕生产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重量轻、无锈蚀、不渗漏、水质好、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截污挂蓝装置:该产品主要应用在雨水初期预处理中,一般安装于弃流之前,主要是在降雨初期进行雨水预处理
,拦截较大垃圾,对于地面雨水的收集是必须使用的。
4.弃流过滤装置
5.自控截污装置
6.土工布
7.土工膜
8.砂缸
9.紫外线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