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以“肥瘦”而分为两种:粳米与灿米。粳米短而宽,多指东北大米。灿米则外形修长苗条,常指南方米。
南方大米生长期短,看上去粗糙无光泽,蒸米饭时特能吸水发散不粘;北方大米好吃而在于它生长期长大米看上去晶莹剔透有油性,好米不太能吸水,蒸出米饭又粘又香。
五常大米其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素有“贡米”之称。东北黑土肥沃富饶,作物一年收一次,且少旱少涝,适合作物生长,所以大米的口感非常好!
东北大米在中国的大米市场,东北大米被看成是高品质大米的代表,都说东北的大米好吃,是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
东北地区水稻生长期长,一年一熟,温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籽粒灌浆时间长而充分,再加上东北肥沃的黑土地,致使东北生产的粳米口感更佳。在水稻种植期间,我国东北地区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温差大了之后,它的平均温度能够控制在21℃到22℃,这最易于优质水稻品种的形成,而南方地区均温都是30℃以上,品质相对比较差。
大米是不是等级越高越好?对于常吃大米的人们都知道,我国按照大米的精度,将大米划分了一到四级,这一国标的推出,使得人们在选购大米时,经常用等级来评判大米的好坏,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的大米越好呢?
一级米:基本上除净了糙米的皮层、糊粉层和胚,所以淀粉含量在几类大米中最’高,粗纤维素、灰分含量则最’低,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含量低于我国暂定的营养供给量标准,尤其是维生素B2和钙。不过特等米的胀性好、出饭卒高,食用口感好,消化吸收率也最’高。
二级米:加工精度次于特等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特等米。但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特等米.标准一等米中维生素B2 和钙、铁含量仍偏小,尼克酸含量略低于营养标准。
三级米:为粮店日常供应的大米。这类大米尽管淀粉含量较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为低,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也较低,但粗纤维素、灰分含量高,维生素B和尼克酸含量能满足人体需要,唯有维生素B2和钙的含量达不到营养标准。
四级米:因保留了大量的皮层和糊粉层,俗称糙米,所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最’高,但因为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灰分,其出饭率和食用品质都不及上述三个等级的大米,口感较差。所以标准三等米一般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