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另一种形体结构。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对己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物和放射性废物),采取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是解决固体废物的最终归宿的手段,如堆置、填埋、海洋投弃等。
广州富生源环保宜章垃圾填埋场工程:
固废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落后
2006年我国政府首次将垃圾处理列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3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处理占比例较小。这些处理方式都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技术体系。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垃圾没有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处理设备和处理量太少、垃圾处理投资大但效益小问题等,都制约着国内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
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随国情而不同,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从应用技术看,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此外,对城市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这些技术较之传统的填埋、焚烧更具备环保的概念。
固废处理的管理水平落后
固体处理的管理主要探讨对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固体废物的产生到最终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环境调查统计体系不健全,对固体废物污染现状缺乏全面的了解;管理体制落后,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管理部门权责不清;研究费用缺乏;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等。国外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很多可以借鉴:①完善立法。
美国于1965年通过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1990年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日本于2001年4月实施了《再循环法》,欧洲有两个关于电子电器设备管理的指令(草案)要求电子电气设备的制造商减少有害物质,并支付其产品废弃物的回收费用。②政府发挥协调管理职能。③鼓励环境友好企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了产业倾斜政策。如政府补助技术开发费用,支持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的开发;金融机构将对引进3R(Reduce,Reuse,Recycle)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税。④鼓励公众参与。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出发点是减量化,立足点是资源化、无害化。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从源头治理着手,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费征收制度,逐步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