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式三相分离器的结构与工作过程,三相分离器新型工艺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充分考虑三相分离器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笔者在有关工程实践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分步式三相分离器(图3),由气体释放区(①区)、导流区(②区)、沉降区(③区)、污泥回流口(④区)、集气室(⑤区)以及气体折射板、混合液导流板、反射锥和集水槽组成。
气、液、固三相流在分离器中分步进行分离。首先含沼气的混合液在上升的过程中随着气泡合并密度降低,不断向上流动,在气体释放区上升到液面,气体释放到气室中。气体释放后的液体通过导流区,进入沉降区,沉降区的结构如同沉淀池,混合液从两边进入,上清液由中间集水槽排出,沉降浓缩后的污泥密度大于分离器下部含有气体的混合液的密度,由污泥回流缝流回厌氧生物反应区,维持高生物浓度。
厌氧反应器内循环系统、三相分离器布水系统: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5倍。当高浓度废水进入系统时,大量的内循环水快速稀释进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因此内循环量是考核该反应器的决定因素,我公司第三代厌氧反应器通过优化设计内循环系统,做到国内目前内循环量(自循环)极大,从而减少外循环量,减少运行成本。
三相分离器作用-三相分离器设计-三相分离器工艺参数,济南新星免费技术指导!
UASB反应器的最重要设备是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安装在反应器的上部,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
三相分离器的重要作用是尽可能有效地分离污泥床中产生的沼气。集气室下面反射板的作用就是防止沼气进入沉淀区和减少反应区产气量较大时所造成的液体紊动,反应器内由污泥、废水和沼气组成的混合液进入三相分离器后,沼气气泡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气室而被有效地分离排出。
三相分离器的第二个重要作用是取得较好的污泥沉淀效果,保证反应区内污泥拥有较高的浓度和良好的性能。经过脱气的污泥和水经孔道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在重力作用下泥水分离,上清液从沉淀区上部排出,留在沉淀区下部的污泥沿着斜壁返回到反应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