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小知识
当人们一眼看到,由于热力的一次偶然强化,沙与尘熔成了一种金属般的形式,它生满赘疣而粗粝不平,充满杂质而晦翳不明,此时谁能想像在这堆不可名状的物体里,潜藏着如此之多的生活便利因素,它们迟早将组成现世的大部分福祉呢?
然而正是某一次这类偶然的液化过程,教会了人们获得一种高度坚固而又高度透明的物体,它可以接纳阳光而抗拒风寒,它可以让哲人的目光延伸到客观存在的种种新领域,时而以无穷的物质创造、时而以动物的无限臣服使他着迷。尤有甚者,它可以弥补自然的腐朽,以辅助的视力援助老年人。
一位玻璃技工就是这样从事工作的,不论他自己意识或预料到与否。他使光明的享受变得便利并有所延长,使科学的路径变得坦荡,使人们的快乐臻于极点而经久不衰;他又使学子能够冥思大自然,使美人能够欣赏自己。
变色玻璃的分类及特性
1、光致变色玻璃
是一种随光线增强而会改变颜色的玻璃,通过在玻璃中加入氯化银,或在玻璃与有机夹层中加入钼和钨的感光化合物,就能获得光致变色性,既受光照射时随光线增强颜色变暗,当照射停止时又恢复原来颜色。这种玻璃主要用于单向避免眩光和需要自动调节光照强度之处,已开始向交通、医学、摄影、通信和建筑领域发展,已用于豪华酒店等门窗和墙面装饰中,由于耗银量大,使用尚受一定限制。
变色原理:
生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大约5%的光敏感物质(如氯化银)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氧化铜),而后经过1500摄氏度的高温溶化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这种薄粒为什么会变色呢?由于氯化银和氧化铜的颗粒很小,又均匀地分布在玻璃中,当然不会影响透明度,但当遇到强光照射时,氯化银分解,产生许多银离子,阻止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氯和银又重新化合成无色的氯化银,玻璃颜色于是由深变浅。
2、电致变色玻璃
在电场作用下玻璃中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发生了可见光吸收的显色效应的玻璃,称为电致变色玻璃。
关于玻璃的小常识
据说,玻璃偶然发现的。运载天然碱的腓尼基商船队在航行中遇到大风浪,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就近抛锚,在沙滩上过夜。他们用碱块当石头,垒起炉灶,烧火做饭。当风平浪静后,他们收拾锅灶,准备扬帆启航,忽然发现沙滩上有一些闪闪发光的明珠似的东西,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这个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玻璃是由砂子做主要原料熔融而来的。砂子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熔点很高,加进纯碱(碳酸钠)可以大大降低熔制的温度,使熔浆容易流动。不过,这样做出来的玻璃象浆糊一样,能溶解在水里,我们把它叫做水玻璃,就是硅酸钠。
加进石灰石,给水玻璃“吃”钙片,熔融时和水一样流动的玻璃液冷却后就成为我们常见的玻璃了。在古墓里发掘出的古埃及啥舍苏女皇的项练———串墨绿色的玻璃珠,是四千年前人类最早的玻璃制品,当时比金银首饰还要珍贵呐!只是那时熔炼温度不高,玻璃珠不很透明。玻璃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是王公贵族厅堂上的摆设和艺术品,如今已成为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用玻璃制作的用具和仪器品种繁多,价钱便宜,很受欢迎。
尚未认证,请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