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从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磬”就是实物的佐证。灵璧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
灵璧石主要特征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在展览中有一件名为“米芾拜石”灵璧石精品,主体为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右侧为一位长袍老者双手作揖,弯腰拜石,极尽虔诚之态,自然天成,巧夺天工。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
灵璧石以其多元的审美特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泛的赏玩群体享誉赏石界,并作为“宿州名片”在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产地资源,灵壁县政府出台了《灵璧石资源开发管理办法》,并已组织实施。
关于灵壁石界定。一为辖区界定,凡灵壁县境内所产之石皆称灵璧石;二为地理界定,凡灵璧周边同一山脉地域所产之石统称灵壁石。经学界研讨,因行政区划多变,而自然地理成因比较科学,故倾向于地理界定者为多。本图谱所采之例,以灵璧县域为主,兼及周边同一山脉所及之泗县.墉桥区.肖县部分地域奇石。
宿州乐石
宿州乐石,是我国传统制砚名石。秦时已有“刻此乐石,以著经记”之说,宋《米帖》赞“宿州乐石砚润腻发黑,无石脉”。
乐石质地细润如玉,色彩丰富,扣之声如青铜,清越怡人。乐石若磬,但磬石多为黑色,而乐石可呈五彩,或单色,或兼而有之,可谓集形、质、色、纹、声于一体。其形多为板材,宜制砚,深得好评。自然成形可作清供者十分珍稀,故每有偶得者,视为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