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境内石类繁多,异彩纷呈,自然天成,美不胜收,不仅是中国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外驰名的“磬石之乡”。
据中国灵璧石赏石协会副会长张殿凯介绍,灵璧石开发利用久远。我国最早记载地理物产的典籍《尚书·禹贡》所称“泗滨浮磬”即灵璧石磬。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即取灵璧磬石制作特磬贡于王室演奏。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出土的“虎纹石磬”,据考证为灵璧磬石制作。
因此,“八音石”、“玉质金声”、“天籁之音”、“精美的石头能唱歌”均为赞美灵璧石、灵璧磬石的代名词。我国古代以“灵璧”二字名县,是取“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璨如璧”之意。
灵璧石主要分布在灵璧县渔沟、朝阳、下楼、朱集、浍沟等乡镇的山脚下平畴中。据专家考证,灵璧石属碳酸盐岩,在多次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今天形态各异的灵璧观赏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珍珠灵璧石
珍珠石为灵璧石名贵品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黑色石体上伴生黑色蘑菇状石瘤,多呈不规则排列。石质坚润,黑如点漆,其黑色疙瘩瘤光洁苍润,有些自成物象,构成某种纹饰图案,更显弥足珍贵。
珍珠石主要有黑珍珠、黄珍珠、红珍珠三种,成因多有争议,据现有考证资料表明这些球状颗粒为某种海藻化石。
主要产地:灵璧渔沟磬石山南坡小店子、陶寨一带。
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从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磬”就是实物的佐证。灵璧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
灵璧石主要特征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在展览中有一件名为“米芾拜石”灵璧石精品,主体为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右侧为一位长袍老者双手作揖,弯腰拜石,极尽虔诚之态,自然天成,巧夺天工。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